【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无锡首批农房建设已建成6687户,"新江南人家"辉映乡村新面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2018年以来,无锡市委、市政府把农房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重中之重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首要任务,率先在苏南地区试点推进农村住房建设,通过环境整治塑造农村新面貌,通过农房建设打造农村新形象,补齐拉长全面小康突出短板,全面提升无锡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
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无锡107个农房建设试点村相继建成、实现重要突破,建成一批与田园风光相融、与江南文化相辉、与水乡风貌相映,白墙黑瓦、轻巧淡雅的“新江南人家”村落,展现出新时代无锡美丽田园乡村新面貌。截至目前,全市首批107个试点村农房建设已建成6687户,竣工率达86%以上,今年底前确保全面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着眼长远算好“发展账”
“建新农房,不仅要改善乡村面貌、提升百姓居住水平,更要与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在新吴区鸿山街道七房桥村六房上自然村农房建设点,原来的20多家小散乱企业已经拆除,39幢新建成的农房错落有致,公共绿化、水电气等配套建设已完成大半。“明年初老百姓就能搬离老房、住上新房。”村书记周斌说。
百姓心愿达成的背后,是街道和村对“发展账”的重新考量。2018年,鸿山街道下决心对这里进行整改。但当时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一方认为关停小企业后应整修厂房用于招租或直接出让,村集体年收入可增加数百万元;一方认为六房上自然村多数农民改善住房需求强烈,需要腾地来新建,而这里是非工业发展区,更适合新建农房。经过街道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要算好“发展账”,从群众利益出发,不能只图一时之利,加快搬迁小散乱企业,重新规划村庄发展,通过农房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在江阴月城镇双泾村农房建设点,原先散乱、陈旧的农房正逐渐转为相对集中、绿化等配套升级的新农房,一期60户农房已竣工。村书记钱芳说,这里共规划建设305户新农房、占地105亩,预计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约40亩,村里可由此增收,从而实现强村和富民相统一。
“由于坚持先做规划后建设,避免了建后再改、重复施工现象,试点建设才能够在今年克服疫情影响,稳步加快推进。”无锡市住建局副局长周锡良说。建得快,配套投入也需迅速跟进。一方面,政府持续加大农村建设投入,每个试点村的公共设施配套投入近2000万元;另一方面,农房建设促进了空间布局优化,107个试点村可节约700多亩土地,为乡村产业振兴积蓄后力。
村干部当好“领头雁”
两年多来,广大村干部扑下身子当好“领头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107个试点村农房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近日,锡山区安镇街道谈村农房建设最后一个工地上,几名工人正站在脚手架上进行墙面涂刷,整体工程将于近期竣工交付。“两年多来,该村建房农户从原先的30多户扩展到200多户,村书记的作用功不可没。”区住建局负责人说。
村书记朱成平说,“农房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村里宅基地资源紧张,村委和3家机械厂就搬迁腾地近10亩,让有建设意愿的农民先建,再带动其他村民加入。
“农房建设考量着一个村委班子为民办事的能力。”惠山区洛社镇福山村书记徐明杰说。建新未拆旧的能不能建二套房?家里子女多的,能否建二套房?……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建房意愿。去年以来,他和村委班子成员多次向已建农房地区和律师请教,并通过党小组会议等方式商讨了一套操作规范,依法依规进行宅基地资格权审核,让群众建房放心舒心称心。
两年来,无锡先后就农房建设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无锡市农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周会办、旬督查、月通报、季观摩”机制,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为农房建设高效展开提供了有力指导。